2013年3月25日星期一

急迫性尿失禁抗膽堿能與肉毒杆菌治療的比較

急迫性尿失禁抗膽堿能與肉毒杆菌治療的比較
急迫性尿失禁是膀胱過度活動症的表現,或是膀胱肌肉緊張過度和肉毒桿菌尿道括約肌的合作不當所引起的尿頻、尿急等症狀,多發生在中風患者身上,常見的治療為藥物和電擊治療。抗膽堿能藥物和A型肉毒杆菌毒素被用於治療急迫性尿失禁,但目前尚需要直接比較這兩種治療的數據。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達勒姆市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安東尼•G•維斯科等進行了一項雙盲、雙安慰劑對照的隨機試驗,試驗納入了患特發性急迫性尿失禁,每3天發作 急迫性尿失禁≧5次(在日記中記錄)的女性。在6個月期間,研究者將參與者隨機分配接受每日口服抗膽堿能藥物(索利那新,初始5mg,可能增至10mg, 如有需要接下來改為曲司氯銨XR 60 mg)加逼尿肌內注射(生理)鹽水一次或逼尿肌內注射100 U A型肉毒杆菌毒素一次加每日口服安慰劑。主要轉歸為在6個月期間每日的急迫性尿失禁平均發作次數較基線時的減少值(按每月提交的3天日記中的記錄)。次要 轉歸包括急迫性尿失禁完全緩解、生活質量、導尿管使用以及不良反應。

在進行隨機分組的249名女性中,247名接受了治療,241名有可用於主要轉歸分析的數據。在6個月期間,抗膽堿能組每日急迫性尿失禁發作次數由基線時 的平均每天5。0次平均減少3。4次,A型肉毒杆菌毒素組平均每天減少3。3次(P=0。81)。分別有13%和27%的女性報告急迫性尿失禁完全緩解 (P=0。003)。兩組生活質量均有改善,沒有顯著組間差異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